实施“极限钻井”的海油人驻扎在距大陆百余公里的“钢铁岛屿”上,接收不到任何手机和无线网络信号,几乎与外界隔绝。“坐飞机上下班,住360度海景房。”罗鸣说,大家经常如此调侃。
事实上,他们每天所要面对的高温高压钻井,就像是在高压锅上钻个小孔,把高压的气体安全地释放出来。一旦掌控不好,极其危险,“地心历险”名副其实。而这份乐观背后的艰辛和酸楚、枯燥和孤独,或许只有切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李中常常想到古人制盐的创举,“制盐是农耕文明发源史的一部分,在太原钻井看来古人制盐时的钻井技术也是从无到有,我们难道不能像古人那样开拓进取吗?”虽时间流转、世相变迁,然古人的奇思妙想、匠心所得,依然是新时代奋斗者们的精神动力。
据太原钻井了解,为了保证工作人员身心健康,安全条例规定,出海作业每次不得超过28天,但大家往往都会申请待更长时间。
“好多人觉得搞钻井的都是大老粗,但我们真的是‘粗中有细’。”罗鸣介绍说,在高温高压作业中,随时面临井喷的险情,操作绝不能有一分一毫失误。“一个平台上上百号兄弟的生命和价值几十亿的钻井平台都在我们手上呢,天天就像打仗似的。”
多年的“战斗”中,李中见证着平台上的一批年轻人从钻井工、平台监督、项目经理,一步步成长为海上油气开发的中流砥柱。
“我在这个岗位干了9年时间,出海天数每年都超过200天,这帮年轻人成长起来之后,现在我基本上很少跑现场。因为他们有责任感、有素质、能担当,这边很年轻的工程师,手上掌控着30多亿元的大项目,也让人很放心。”李中告诉记者。
“海上升明月”的美景,海油钻井人时常无暇顾及,而平台点燃的火炬却令他们兴奋不已。“当天然气源源不断地从海底输送上来,气流一点,熊熊火焰燃烧的时候,我们的感动真是无以言表。这就是我们海油人的灯塔,引领我们继续挺进深海,寻找更多清洁能源,追梦的路,每一天都在启程。”李中掷地有声。
太原钻井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上一条:大同钻井为您介绍钻井史
【如果您还没有关注“公司名称”手机网站】